传承非遗 放飞梦想
自2018年11月5日上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曲艺表演(鼓曲)专业第二期研培班”在best365网页版登录(南开校区)开班以来,学院严格按照“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培训要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培活动,帮助传承人群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提升了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促进了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名师齐聚打造精彩课堂
第一阶段学院邀请到了刘卫东、陈鹏程、宫晓霞、高玉琮、张春生、李治邦、吴文科、齐林、黄奇峰等高校、科研院所、艺术院团的学者、非遗专家、演员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讲座异彩纷呈,学员受益颇丰。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卫东作了关于“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的讲座)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高玉琮为研培班学员作了“中国说唱艺术分类及其特征”的讲座。)
(国家非遗评委会委员、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作了关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解读”的讲座。)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曲协副主席吴文科作了“新时代曲艺鼓曲创新亟待解决的几点问题”的讲座。)
(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陈鹏程作了关于“明清小说节日描写的民俗价值与文学功能”的讲座。)
学员们长期从事曲艺工作,通过此次学习,接触到了理论知识和其它文艺形式,拓展了眼界,对这种“跨行业,不跨领域”的课程讲座十分感兴趣,上课时认真记录,课后与专家继续交流,甚至拷贝了课件。来自山东的非遗传承人商景刚每次上课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他说:“通过这些讲座,开拓了新的思路,在创作上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学员们前往天津文庙和古文化街,体验并了解天津的文化)
(学员们到红桥区丁字沽小学参观)
丁字沽小学是天津地区“戏曲进校园”工作做的最好的小学,学生们表演了京韵大鼓《长征》、《重整河山待后生》和天津时调《军民鱼水情》、《秋景》,该校聘任的指导教师表演了京东大鼓、天津时调、京韵大鼓、单弦、萨拉姬等曲种。研培班学员们现场表演了河南朱继鹏的河洛大鼓、白景文的豫东大鼓、吉林王春玲的东北大鼓、山东段莲琴的骆派京韵大鼓、北京曹浣卿的白派京韵大鼓、河北史邓海琵琶独奏、张鑫明的快板、宝坻王文磊的京东大鼓。丁字沽小学副校长刘雨欣向学员们介绍了学校传承非遗的工作,并交流了如何让曲艺进校园,她强调“曲艺传承从娃娃抓起,让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更自信”。
学员们来到了天津南开区的同悦兴茶社,观摩了天津市曲艺团的鼓曲专场演出。天津市曲艺团演奏了京韵大鼓、河南坠子、梅花大鼓和西河大鼓等曲种。学员们通过现场气氛、演员的演奏技艺深深地感受到天津地区鼓曲的发展,同时在演出过程中双方对于鼓曲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深入沟通。
研培班相关负责教师了解到很多学员是初次见到专门演鼓曲的剧场,对天津传统戏楼建筑也是颇有兴趣,学员史邓海在参观广东会馆时就赞叹不已,说:“这才是真正的(曲艺)园子”。
(学员与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专家座谈、交流)
第一阶段的采风、交流活动充分向学员们展示了天津的曲艺文化、非遗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与曲艺少儿校园文化等。让学员从课堂走入剧场,从曲艺走近历史,从家乡走近天津,劳逸结合、访学并重也是此次非遗班的活动特色。
领导重视推动研培开展
此次培训班在课程设置、师资安排、观摩采风组织实施等方面,都是经过学院相关领导深思熟虑后,对教学、观摩、后勤等各项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切实做到了让学员收获、学员满意,在很短的阶段内使学员学有所值,学有所用。2018年11月17日上午,曹宏凯副院长还为研培班学员做了总结性讲话。他对学员第一阶段的学习热情和态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学员们能够再接再厉,稍作调整迎接第二阶段的学习。他还向学员介绍了下一阶段的课程安排。至此,第一阶段研培任务圆满完成。
观摩学习拓展艺术视野
为了丰富学员的学习生活,让学员了解天津文化和鼓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考察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天津文化和鼓曲在生活中的影响力,开阔了学员眼界,拓展了学员艺术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