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包含了“一核两翼”、总面积近69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在未来逐步发展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大中小企业融通、海内外人才争相聚集、历史人文融合、绿色生态宜居的未来科技生态圈;
这里也将成为天津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推动自主创新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平台。
那么,天开园究竟是什么?这里有什么?最重要的,这片区域将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天开园,是什么?
沿着卫津路一路向南,越过鞍山西道,右手便是天大、南开两所国内顶尖高校;路对面不远,便是天津医科大学,国内医科名校。
7平方公里内,三所名校,这样的“密度”国内不多见。而有类似高校聚集度的区域,天津市一共三个——
西青区大学城,25平方公里,5所高校;
津南区海河教育园,37平方公里,11所高校和职业院校。
这是天津的财富。因为很多新事物,往往萌芽于高校象牙塔,最终改变生活,甚至改造了世界。
1995年,两名斯坦福大学学生发起了一个科研项目,尝试提升校内用搜索引擎的效率,后来,这一技术成长成一家公司,名字叫谷歌;
1999年,一名清华大学在读学生接受了一家公司每月8000元的薪水,兼职为这家公司开发网站,8个月后,这个网站每天浏览人数高达4000万,也由此开启了这名在校学生的互联网创业史——ChinaRen到搜狗,再到现今火热的AI大模型,王小川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创业史就此拉开。
从旧金山硅谷,到北京中关村,再到如今的合肥高新区、上海张江、深圳南山,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轨迹——始于高校、创于周边、成于生态。
而一旦生态铸成,连通产业,带来的便是一个城市的起飞。
2022年,合肥市对外公布了未来五年发展主要任务,提出将在五年内“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4个两千亿级、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财经评论员惊呼:“真是天上不停掉馅饼一样,居然能拉出来七八个集群。”
合肥,这座90年代妥妥的边缘城市,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全球“科研城市”第十六位,被外界誉为“最牛风投城市”。而如此突飞猛进所仰赖的,无非是“芯屏汽合”、 “集终生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举全省之力接纳中科大后,这座城市几十年推进科教融合,先后走出了科大讯飞、长鑫存储、晶合晶圆、京东方等一批知名企业,并随之繁衍出了芯片、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
现在,机会摆在了天津面前:在顶层设计中,天津被赋予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这一使命。未来五年,天津也将笃定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以创新驱动发展。
而天开园,正是天津的关键一招。换言之,未来,这里将集中全市资源,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畅通企业、产业和高校之间的联系,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最终把更多科研成果、创新技术变成产品,进而实现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和产业需要的人才。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这里,将有可能成为天津版的“中关村”。
天开园,为什么?
相比合肥,天津无疑具有更好的创新发展“天赋”: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超过170家,拥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4个,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师生70多万人;位居京津冀城市群之中,曾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对外开放城市,产业基础雄厚……
但另一方面,天津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分散、科创服务资源不足、高校科研与城市产业结合也不紧密。
“就以南开大学为例,学校的生物医药相关专业实力很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十分抢手。但是争抢这些毕业生的企业,很多来自长江以南,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很多毕业生最终流入的也都是这些区域。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津消化不了这些学生,因为没有这么多优质企业。”一位从事产业投资十来年的投资人十分遗憾地说。2022年某猎头招聘数据显示,天津应届生本地就业率为48.47%。
优质企业数量不足,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民营经济不活跃。截至2021年初,天津共拥有上市公司62家,民营企业占比45%。而同一时期,GDP比天津靠前一名的南京共拥有A股上市公司98家,有51家民营企业;GDP在天津之后一名的宁波,上市公司98家,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3.51%;在北方城市中,郑州和青岛,2021年初的上市公司中均有超六成为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对毕业生和新市民吸引力差;即使是现有的民营企业,因为资金约束,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员储备缺乏,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难度也在加大。
面对这些问题,天津也曾做过破局尝试。
天大北门不远,一座名为“启航大厦”的写字楼在一众高楼里看起来平淡无奇,实际上,这座建筑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津大学科技园。150家从天津大学走出的创业企业和孵化项目在这里集中。这就是天津大学在为“留人”“留成果”所做的尝试——大学科技园。
“科技成果最终变成产品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非常多,成功率不高是个普遍现象,可能也是内在规律。”天津大学合作办公室主任王寒这样描述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解:“由于要面对市场,同时要投入大量资金,面对很多风险,很多科技创新最终落地的工作要由企业完成。科技园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配合,这里面不仅有企业、高校,还有市场、政府,缺一不可。”
其实,天津并不缺科技园,而且还不少,有政府主导的,也有学校主导的,包括一些孵化器、研究院,但在运行过程中,总会缺失某些环节,最终导致金蛋落不了地。而市场是最敏感的——一个优秀的、有市场前景的成果,天津承接不住,不需要多等,就会有其他地方的企业来谈投资谈合作。
“天津的成果,到外地落地转化,产业留在了异地,增加了就业岗位,而我们的师生要继续发展这项技术,还得往外地奔波。” 王寒话里有些遗憾。
天津大学决定,用市场化的方式试试。2021年12月,天大分别在新校区和老校区周边找到两个空间载体,引入了一家校友企业和一些基金公司来运营,也就是从过去的政府主导、学校主导变成了市场主导。
令人意外的是,仅一年多的时间,南开区一万平米的空间载体已经满员,足足进驻了150家企业,位于津南区的园区也已使用一半左右的空间。
这些学校周边的科技园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首先是距离学校近,实验室、实验设备资源聚集,人才也不缺,更重要的是我们运营园区的专业团队,背后是北洋海棠基金,这些初创企业不用到外面到处去找投资方,推开园区总经理的门就可以谈。”
不过,王寒也承认,总有一些事情靠学校自己解决不了。“比如成果的市场前景验证,这个阶段学校自己没那么多钱投,风险投资又不敢进,成果就只能在那挂着。还有税收优惠、成果估价和交易……都不是我们一所高校能做的。”
现在,这件事天开园可以做。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场之间搭建了一个过渡平台,不仅孵化项目,也可留住人才。
天开园,有什么?
第一次拿到《天津市关于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王寒感到似曾相识。
“有很多做法,是天津这些大学科技园已经尝试并且取得了效果的,还有很多,是市政府出面,补上了我们不好解决的短板。”
王寒用“有史以来第一次搭建起更加立体的科技生态体系”来形容天开园: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科研设施设备共享,更多的基金、银行力量的介入,这都是单靠一家几家高校无法做到的事情。
“天津大学第一批入驻天开园的共有28个项目,除了几个是明确希望在某个日子注册的,其他25个,一天之内完成注册。南开区政府盯着审批,有问题立马告诉我们及时调整。其中有个学生项目,他是法人,身份证过期了,需要重新办个身份证之后再提交注册资料。结果后来市政务服务办、南开区公安局的人一块到我们津南的新校区直接上门给他办。”
“这不是特事特办,是未来的常态。” 南开区政务服务办副主任刘金友说:“我们这有个一站式服务事项清单,302项服务事项之外,还有市级部门首批向区政务服务办委托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8项,在核心区范围内,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我们还搞了个首席服务官制,企业进来大厅,提需求,剩下的活全部交给我们来办,范围之外,我们来协调各部门去解决。”
一核之外,还有两翼,津南区和西青区也都设计了类似的制度,就是让企业轻装上阵。
初创企业卸掉的“负重”还有设备:天开园内包含的1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海河实验室、377家市级重点实验室,还有高校的图书馆等资源,都可以在天开园范围内共享。
“我之前的设备都是找熟人借用研究所的,掣肘不少,现在除了本校的设备,我们还可以用海河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设备。”今年27岁的“boss”、天大博士生李双阳说:“这些设备动不动几百上千万。我们自己根本买不起。”
如今,小小一片天开园已经集聚了创新发展的诸多要素,建立起了高校、政府、产业、金融等常态化“握手通道”:园区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服务,99家金融机构与天开园签约,包括陆石资本等50多家基金、20家银行、6家保险、2家担保等,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政府搭完台,上台唱的,却是“市场”的调子。
“我们一切都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润田说:“我们是平台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和综合服务,管理层社会招聘,人员也都是社会招来的。我们以参股方式,分别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高校科创园运营机构,推动高校发挥主体作用,”
“就连房租,我们也是先收后返:企业租办公室,该给多少房租,也是签合同按期扣款。到年末,我们根据他们的经营业绩返还。之所以多这一道手,是为了让这些经营者真正去核算成本,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而不要凭补贴活着。”王润田说。
目前,天开园首批55个项目已经完成注册陆续开始运行,另有超过50个项目已经完成筛选,做好入驻准备。
“我们要当行商,不当坐贾。”市科技局园区综合管理处处长吕云飞说:“高校筛选项目之外,我们还要用好校友会的力量,还要到全国各地去,让更多校友创业项目、优秀项目也落地天开园。”
“本科期间,我跟着导师自主设计了一些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创新实验室、课程等。目前我们利用3D全息投影已经设计出了一个创新实验室,我也想毕业后到天开园去,在天开园实现我的创业梦想!”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生罗双燕说。
天开园大幕已经拉开,主角陆续登台,而这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尝试能否博得满堂喝彩,我们拭目以待。(记者:郭曦然、赵征、刘克琦 编辑:陈彤、霍然)